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日喻 苏轼 生而眇①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

01-30
摘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日喻
苏轼
生而眇①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

8.     (1). 扪:摸    (2). 卒:最终    
9. 通晓“道”的人要告诉别人什么是道,即使巧妙比喻善于引导,也不比用铜盘(比喻太阳的形状)和用蜡烛(比喻太阳能发光)更贴切。    
10.     (1). “求道”若不是亲自探求,仅靠向别人讨教,很难获得“道”(意思对即可)    (2). 孙武、子夏的话(意思对即可    (3). 不学而务求道或求道而不务学(意思对即可)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1)“扪”,(盲人)摸着蜡烛(以为)知道了它的形状。译为摸。
(2)“卒”,然而“道”最终不可获得吗?译为最终。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达者”,通晓“道”的人;“之”,代词,指什么是道;“虽”,即使;“譬”,比喻;“导”,引导;“过”,超过;“于”,介词,比。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1)第一段先讲了一个“盲人问日”的故事,撇开感性经验而单靠间接经验,就像瞎子那样,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那么势必会“转而相之”,混淆这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臆测、杜撰,闹出“闻钟以为日,扪烛以为日”的笑话。指出“盲人识日”的问题在于只是依据间接的、片面的经验来认识事物,因此得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错误结论。
(2)第三段讲“求道”的正确方法。引用孙武、子夏的话都是说明了掌握主动的必要性。
(3)第四段抓住一个“学”字深入一层说理,又用南北之人学“没”作比,突出长期实践的重要,并进一步指出了单凭求教而不下苦功的危害。“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所以凡是想不学习而一心求道的,都像北方人学潜水一样。借“北方之学没者”来类比不学而务求道的人。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参考译文: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