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人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的俗语。

10-10
摘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人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的俗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人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的俗语。但是,所谓“私”的问题,是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分的问题,而我们传统的划分方法和西洋是不同的。因之,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考虑一下了。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由若干人组成的单位就是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我用捆柴来比拟,有一点不太合,就是一个人可以参加好几个团体。我用这个譬喻是想具体一些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
我们的乡土社会结构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网络像蜘蛛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云,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也特别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而变化大小。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膳宿费的西洋社会里,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在团体里的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在他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以“己”为中心,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有一个“己”作为中心。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杀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在西方社会中,“国家”是最重要的团体单元。费先生认为“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己界线”,“他们把国家看成了一个超过一切小组织的团体,为这个团体,上下双方都可以牺牲,但不能牺牲它来成全别种团体”。为什么国家这么重要?因为国家的行政边界即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社会基本制度实施的地理领域,而正是这些基本制度使一个现代社会得以建构和运行,使公民的各项权利、责任和义务得到制度保障。
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国”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的家,界限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费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借助这段话的思路,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许多背离国家利益和社会基本准则的行为。
由于缺乏西方社会那种对“团体”的认同,中国人通常想的只是个人的利益,把一批批的假货倒卖到境外,把一批批假药推向市场,既不在乎自己国家的声誉,不惜损害国家利益和国内其他同行的利益,也不顾消费者可能受到的损害,只要自己眼下能挣到钱就行。中国社会这种“酱缸”现象是有社会基础的,可能就是中国传统社会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
在中国现代社会里,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中很多人都有一个工作岗位,每个岗位也都制定有相对明确的职责,这在形式上与西方现代社会没有区别。但是如果我们平心静气地仔细想想,当我们在这些岗位上做事时,头脑中的主导意识是什么?如果想的是“执行公务”、“履行义务”,想的是要对一个看不见的“团体”负责,这是“团体格局”中的行为方式;如果想的是这件事做得好或不好会体现在自己的“业绩”上,或是把事情做好了就会得到上级的认可,以此来报答他对自己的信任、赏识或支持,这就是从“差序格局”关系网络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当然,在现实中,人们可能会同时存在多方面考虑,但是其中哪一个考虑真正占主导?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主要考虑的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认真调查和具体分析的问题。
(摘编自马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中,一个人可以参加多个团体,团体间界限模糊,团体内成员间的关系平等而独立。
B. 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的性质是像同心圆波纹的网络结构,网络的中心是“己”,各个网络的范围都不相同。
C. 差序格局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两部分组成,乡土社会的“人情冷热”问题,在西方社会属于“权利问题”。
D. 国家是西方社会最重要的团体单元,公民的各项权利在其中能得到制度保障,从而使社会得以建构和运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对亲戚的称谓比中国人对亲戚的称谓要简单的多,可以从东西方社会结构格局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其原因。
B. 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是以“己”为中心,逐渐从一个一个人分亲疏远近推出去,从而形成各类私人关系网络。
C. “世态炎凉”这一世俗人情从亲属关系上反映出差序格局具有伸缩性:中心势力一旦变化,人情也因之而改变。
D. 由于中国传统思想里缺乏对“团体”的认同,中国人可能会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形成“酱缸”现象。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自我主义”的一项是(   )
A.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B.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
C.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D. “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墨子·尚贤中》)
4. 材料一在论证上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5. 学校即将举办辩论赛,请任选一方观点,结合材料内容,写一份简要的辩论提纲。
正方观点:当前中国社会结构以差序格局为主。
反方观点:当前中国社会结构以团体格局为主。
请按如下格式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
    方观点:当前中国社会结构以      格局为主。
                                                                   
                                                                   
 
 
【答案】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