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09-19
摘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亮临

4. “不为尧舜”中,“尧舜”应做“不为”的宾语,所以这两个词语之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B。 “况遇千载一时之运”译为“何况是遇到了千载才有一次的时机呢” “千载一时之运”是“遇”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故选D。
5. C项,“使用场合与稽首相同”错误。稽颡多在居丧、请罪、投降时使用。而稽首礼在周代“九拜”中最重,一般用于帝王举行祭祀天地的郊祀礼,臣拜国君、子拜父等重要礼仪场合。故选C 。
6. A项,“现在的智慧和力量与从前一样”错。文中“智力屈于当年”的意思是“智慧和力量都比不上当年”。故选A。
7.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讷于言”:在言辞上比较迟钝;“未之奇”:宾语前置句;“奇”:意动用法,认为……奇特;“及”:等到。(2)“烦”:繁杂;“庶”:或许,也可以译为“希望”;“更始”:重新开始或重新做起;“倒悬”:困苦危难。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侄子。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奇才。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以刚直著称。尤其擅长书法。为古今之冠。王羲之最初任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聘他为参军,累迁为长吏。庾亮临终前,还上书称赞他清高尊贵有鉴别和处事才能。朝廷公卿都很喜欢他的才干,屡次征召为侍中、吏部尚书,都未就职。扬州刺史殷浩向来很器重他,劝他应命受官。王羲之担任护军将军后,又苦苦要求出任宜城郡太守,朝廷没有答应,就任命他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等到殷浩将要北伐,王羲之认为会定失败,便写信制止他,殷浩不听,最终还是出征了。果然被姚襄打败。“自从战乱以来,在朝廷内外任职居官的人没有深谋远虑,锦囊妙计,而是使根基空虛,各自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结果没有功可谈,事可记,忠言良谋弃置不用,致使天下将有土崩瓦解的趋势,这怎能不令人痛心悲叹呢!担当国家重任的人引咎自责,诚恳地自动降职,重新与朝中贤人考虑施行安定的政治,消除繁杂苛细,减轻田赋和徭役,和百姓起重新做起,这样或许可以满足人们的愿望解救危难。
王羲之又给会稽王上书陈述殷浩不宜北伐,并讨论时事说:“古人以其君不能像尧、舜那样而感到可耻,而北为臣的,哪有不愿意尊从所侍奉君主,使国势与前代一样隆盛,何况是遇到了千载才有一次的时机呢?但是现在的智慧和力量都比不上当年,怎么能不权衡轻重而加以处理呢?要想朝廷决策必胜,一定审度衡量敌我,万无一失后才行动。当时江东地区发生饥荒,王羲之常常开仓赈济。然而朝廷的赋税和徭役很繁重,吴会一带尤其严重,羲之每每上疏谏诤,许多意见被采纳。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少年时就有名气,与王羲之齐名,然而羲之非常看不起他。因此情谊不合。王述先前在会稽郡任官,因母亲逝世在郡境内服丧,王羲之接替他的职务,仅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过。王述每次听到吹角的声音,认为王羲之要来探望自己,便洒水扫地等待他,多年这样,而王羲之最终也没有再去看望,王述为此深深地怨恨。等到王述受到重用,王羲之耻居其下,于是称病离开郡县,在父母墓前发誓说:叩头献上诚心,向祖先的在天之灵起誓:从今以后,如果胆敢改变这个心意,贪图名利苟且进取求禄位,就是有了不尊父母之心,不是一个孝子。王羲之辞官后,与吴郡、会稽一带的人士遍游山水,射鸟钓鱼以相娱乐。又与道士许迈一起炼丹服药,不远千里采集药石,遍游了东部各郡,尽访名山,泛舟沧海,感叹说:“我最终会因纵乐死去。”
王羲之五十九岁时去世,朝廷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儿子们都遵照父亲的遗愿,坚决推辞不接受。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