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城里乡下 刘平 焉瓜两口子有一个梦想:在城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很多农民工都有这个梦想。他们这个梦想是两年前萌发的,那时他们已经攒了5万元。

02-08
摘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城里乡下
刘平
焉瓜两口子有一个梦想:在城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很多农民工都有这个梦想。他们这个梦想是两年前萌发的,那时他们已经攒了5万元。

6. B    7. D    
8. ①“香椿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正是因为“香椿树”这一老房子的独特景致,买房人喜欢老房子并买下老房子。②使故事有余味,焉瓜实现了自己梦想,故事本可以结束,但作者随即又写焉瓜对“香椿树”的想念,引起读者联想回味。    
9. ①以焉瓜视角来讲述故事,更易于刻画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勤劳、淳朴、奋进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关注。②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视角来讲述故事,从情节上来说,着重展现了焉瓜从“乡下人”到“城市人”身份转换的过程,更易于反映过程的艰难和不易,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底层人物奋斗的同情。③通过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的视角来看待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城里人”,写出了“乡下人”对“城里人”取舍的不解,“乡下人”正在失去的,却是“城里人”追寻的,而焉瓜却并不自知。这戏剧性的结局里暗含着对现代化进程中广大底层农民工境遇的深切思考,深化小说主旨。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查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B.“只有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确实从客观上表现出了城乡教育存在差异的事实,但从整篇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等等来看,作者并非传达了呼吁教育公平的主题。考点在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判断,而非读者主观的过度解读。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D.“暗示了焉瓜未来的人生选择”理解错误。小说的结局往往与小说的主题有关系,小说的最后焉瓜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是,作者随即又在最后一段里写焉瓜对“香椿树”的想念,并非为了暗示焉瓜未来的人生选择,实际上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于农民工这种选择的思考。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
段落的作用可以从情节、人物、主旨等角度进行分析。
由“老家的房子带个小院子,5间青砖瓦房,篱笆墙上爬满牵牛花,院门口,有一颗大香椿树。每年春天,牵牛花开出白色小花,香椿发出嫩芽。老娘喜欢用香椿芽炒鸡蛋、煮苕菜,好吃”可知,乡村的小院因为香椿树而景色优美,环境清幽,为后文写“他们对小院子很满意,特别喜欢院门口那棵香椿树”并买下老房子埋下伏笔。
“只是,焉瓜常常想起老家院门口那棵香椿树”以焉瓜的想念结尾,让人联想香椿树的美,回味乡村生活的美好,引发读者联想想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叙述视角作用的能力。
小说从标题、人物到情节,实际上都是两相对照的,既有“城里人”买房卖房、也有“乡下人”买房卖房,但是作者为什么选择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的视角来展开这个故事呢?思考这个问题,可以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没有从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城里人”为视角来写这个故事呢?视角的选择暗含的是作者的思考,也就是小说的主题。因而这道题实际上与主题有关。
从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关系来思考,选择以焉瓜为视角,代表的是作者的情感倾向,他对以焉瓜为代表的农民工群体有深切的同情,因而,他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勤劳、奋进的人物形象。
从情节和主题的关联来思考,作者也着重在情节上展示,焉瓜从农村走向城市,获得“城里人”身份认同的艰难和不易。
从两个阶层的比较以及主题来思考,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城里人”和以焉瓜为代表的农民工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阶层,明显,小说中,焉瓜在小说中明显处于低一层级,从焉瓜的视角来写,实际上就是从低阶层的视角来写,展现的是下对上的一种仰望,更易于表现由阶层的壁垒而造成的认知、选择、资源分配上的种种不平等。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