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唐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完成题目。

10-03
摘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 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

  【9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项,“从正面写出”错,“无人知所去”,即问过别人,无人知道道士去处,这是从侧面写“不遇”的事实。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一般要指出该字的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包括对所用表达技巧的分析。

  颈联写的是诗人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清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细腻:“野竹分青霭”用了一个“分”字,用来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既写出了野竹的高大,可刺破空中的云气,也表现了云霭的浓重;原本是静景,一个“分”字,化静为动。“飞泉挂碧峰”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显然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挂”字写山泉像是挂在山峰上,写出了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下落的情状。山泉下泻本是动景,一个“挂”宇,化动为静。从作用上看,这两个动词的巧妙运用,突出了戴天山道士居所之景的奇丽壮观。

  【点睛】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四要注意题材;五要注意意象。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