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数字化阅读

10-06
摘要:   近年来,“全民阅读”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而数字化阅读率达58.1%,数字化阅读率首次超

  近年来,“全民阅读”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而数字化阅读率达58.1%,数字化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2015年山东省全民阅读指数调查报告显示,数字化阅读率比传统纸质阅读率高11个百分点,分别为57.3%和45.9%。

  但是,拉动阅读率上升的数字化阅读,在不少专家和公众眼里却不是个“好角色”,浅阅读、碎片化、肤浅……这种定性,与“网络会不会让人变傻”“社交媒体会否摧毁下一代”等焦虑交织在一起,加深了人们对数字化阅读的恐惧。数字化阅读,真的可怕吗?其实,“数字化阅读有害”本身就是个假命题,把板子打在数字化身上,打偏了。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化阅读,好处多多。仅就浅层面而言,它提供了海量的阅读资源,让无书可读不再是个问题;它的快捷便捷,节省了人们选书买书的时间;它的广覆盖全民性,真正让“全民阅读”有了技术支撑,而这对提升全体国民尤其是落后地区和贫困人群的文化水平,善莫大焉。

  阅读的问题,不在读书还是读网,不在纸质化还是数字化,而在“阅读”本身。阅读的问题,也不在浅阅读、碎片化、肤浅。读纸质书,也有浅阅读,也有碎片化、肤浅的问题;而数字化阅读,也可以读大部头,读经史子集,读经典作品。阅读的问题,在轻重深浅的协调:深刻内容和轻松内容的协调,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协调,系统化阅读与碎片化阅读的协调。这其实是人类阅读生活的永恒问题。闲书无法不读,经典不可不读。全面健全人格的养成,离不开轻重深浅的“协调化阅读”。

  数字化阅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做到“协调化阅读”,对人的考验更大。一是因为,互联网上不只有数字化书库,更有各种游戏、娱乐等内容。所以,当我们谈论数字化阅读时,首先得问问,究竟是说网上读书还是说网上聊天玩游戏。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听音乐、用微信、用手机QQ等是我国成年国民中手机阅读接触群体的重点消费内容。显然,深阅读、系统化阅读没有达到足够的分量。二是因为,读书是有方法的,是需要学习的,深阅读、系统化阅读更是如此。不得法,无成效,就容易“敬而远之”。深阅读、系统化阅读不在多也不可贪多,贵在精熟。如朱熹说的,“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数字化阅读需要正确看待。说到底,只要想读、会读,都不是问题。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骑驴骂驴的“数字化阅读有害”论,可以休矣。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